帮我介绍 一下贼王 王同山 帮我贼王

帮我介绍 一下贼王 王同山 帮我贼王

在苏州华东汽车市场的卡车部门口,王同山用警惕的眼神,看着每一位上前询问的路人。他十分肯定地说:“凭经验,那个操外地口音的青年男子,不怀好意。”这是他第三天上班,从小区的保洁员,调到汽车市场的门卫,都属于阳光物业集团,但似乎岗位的职责重要了些。

这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。但此前他的“工作”是职业窃贼。他干了40多年,直到去年再次出狱。

2004年王最后一次出狱后,经当地媒体曝光,引起关注,在CCTV《小崔说事》、凤凰卫视《鲁豫有约》等栏目做节目,成了“红人”。根据他的经历,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小说《江南神偷王》已经在海南省出版。

一起走在热闹的观前街,他可以迅速地说出哪个人是小偷。虽是吴侬软语,但依然不脱北方人的身形和脾气,1米75的个子,眼神犀利。

入道

1958年5月初,江南蚕豆上市的季节,一位年轻的孕妇正全神贯注地挑拣。

身边一少年眼明手疾,偷走了她上衣口袋里的圆形钱包。

少年跑到僻静处,打开,钱包里有60多元钱和各种各样的票,蛋票、鱼票、肉票、糖票、布票。可能是这个妇女生孩子需要的全部的钱,但第一次得手的紧张和刺激,很快克服了对妇女的担忧和愧疚。王同山,从此开始了贯穿前半生的职业偷盗生涯。

少年王同山,13岁。老家河南开封,1949年随着军人父亲进入苏州。

父母离异,父亲脾气暴躁和暴打,为王同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邪恶的铺垫。父亲转业后,在一家工厂任工会主席,将儿子送入寄宿学校。野性少年在学校结识了大4岁的新加坡华侨子弟小张。

小张出手阔绰,像“哥哥”一样可靠。他跟着小张溜冰、看电影、吃饭,将他视为惟一的好朋友。第一次发现小张是个“贼”,心里砰砰跳,但一旦穿上用赃款买来的运动服和篮球鞋,“来钱容易”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。小张成了“入门师傅”。

师傅的要求是“把我身上的钱包偷到,就满师”。两三个月后,“师傅”出门洗澡,王进门,两人在门口相撞,钱包到手。他像印度电影《流浪者》中的拉兹偷到扎卡的钱包一样,潇洒地把钱包往空中扔了两下,说:“你是找这个吧?”师傅大笑,“你满师了!”

从此,那个学习成绩优秀,聪明,在《少年文艺》和《中国少年报》上都发表过文章,喜欢读文学,曾经梦想当作家,还是苏州市第一批少先队员的王同山,变成了扒手“小苏州”。

被捕

上初一时,王同山偷窃时被女同桌发现,父亲将他带回家,捆绑,暴打,倔犟的少年没有流一滴泪,天亮时,挣脱绳子逃了出去。从此不再回家,不再回校。

他四处流浪,公园里,大商场门口,躺下就睡,偷到介绍信就住到旅馆里。反正钱自有来源。苏州风声紧了,就跑到上海、杭州,甚至跟随他人到过贵州、广州,以扒窃为生。

“1961年11月8日下午2点。”多年之后,王同山依然一口气报出了这个时间。在流窜回到苏州后不久,被抓。送到江苏省少管所,劳教3年。

王有惊人的记忆力,每一次进出的日期都记得清清楚楚。如果没有“文革”及以后的15年,王同山相信,他不会一直是一个“贼”。1966年文革开始,王同山,作为“地富反坏右”中的一分子,再次被送到句容小茅山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,没有罪名,没有自由,直到1979年。

王干的活是做陶瓷,他一顿能吃2斤1两饭,3斤2两肉,最多一次吃过7斤重的鹅。

这是一段让他滋生仇恨的岁月,仅仅因为年少的偷窃,承受漫长的煎熬。因此,他出逃四五次,回来,逃跑,再回来,再逃跑。他的聪明好学在狱中也逐渐显现,随同全国摔跤亚军学习摔跤,学习拳击。虽然只有初一文化,却极其喜爱文学,读老舍、巴金、高尔基、杰克·伦敦、哈代等,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情节和人物的姓名,牛虻的坚强意志,战胜困难的勇气,他津津乐道,甚至最崇拜保尔·柯察金。不过,他的崇拜只在于英雄的个人意志。

越狱

几次逃跑,都是在小茅山劳教时期。他准备、分析、判断,不管是否能成功,却始终抱着出去的一根筋儿。就像好莱坞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一个中国的现实版本。

1968年7月,王同山,和人打架受处分,带上了10多斤重的脚镣,萌生了逃跑的念头。他先和农场外的小孩交易,买到了一根锯条,每晚,趁大家熟睡之时,偷偷锯镣,白天用布条包好,不让人发觉。持续了半个月,才完成一只。心急的他,等不了,在晚上点名后5分钟的自由时间里,上厕所,拉开白天已经设法弄松的铁栅栏,轻轻地跳了出去,跑向农田。不到5分钟,所有的探照灯亮起,满山遍野的监狱干警。他躲在水田的小水塘,青蛙的“呱呱”声搅乱了干警的判断。之后,他继续逃。能够出去的3条路,他仔细分析,只有面前的水库了。上百米宽的水面,常有蛇出没,王同山把铁链在一条腿上绑好,下水。年轻力壮的他,也支持不了很久,更何况还有脚上的铁镣。游至一半时,筋疲力尽,想放弃。

后来的王同山,回忆起最终给他力量的却是一本书,杰克·伦敦的《热爱生命》,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,这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。在踩到淤泥后,几乎是爬上去的,爬过了芦苇滩,挖了三根小红薯,恢复了气力。

他在山上找到石头,砸铁镣,砸不开,闭着眼睛,狠狠地砸下去。第二天,他洗干净衣服,晾干,分析了每个路口,下山。但当他试图混在管道工人的队伍中走出去时,还是被眼尖的民兵发现。等待他的是一副更重更大的脚镣。

2005年初春,王拨开衣服领子,脖子上用绳子捆绑的伤痕还在。15年岁月,王同山不堪回首